▲八里水岸與淡水遙遙相望,是扼守淡水河口的要道
因為介於海洋與陸地的連接處
海岸、河口、溼地生態資源豐富
加上出土了多處史前遺跡
如大坌坑遺址、十三行遺址等
故八里多以自然遊憩區、文化公園等名義來行銷在地
進而形塑八里文化公園、挖子尾自然保留區、水筆仔公園、八里左岸公園諸多「主題式」公園
▼這天我規劃了一整天的行程,一次走訪八里的主題式水岸公園
▼早上坐到關渡捷運站,搭新北市公車紅13
▼在十三行文化公園站下車,首抵第一站是八里文化公園
八里文化公園前身為十三行文化公園
直到西元2003年十三行博物館蓋好後
把十三行博物館附近的那塊綠地叫做十三行文化公園
原十三行文化公園因而改名為八里文化公園
▼站在八里文化公園的小山丘上,可以遠眺對岸淡水的五虎崗
自西元2016年7月起
荷蘭繪本插畫家迪克‧布魯納(Dick Bruna,天哪!有人取名叫做小GG,外國人真的取名都不找算命師,自己亂來的啊......)
他創作的小白兔形象卡通人物──米飛兔(Miffy)
進駐八里文化公園成為地景裝置藝術
不過第一次看到自己不認識的兔子
依據牠嘴上畫叉叉的記號
我管這隻兔子叫做「住嘴兔」
▼圖中兩隻米飛兔好似在招呼人群來放風箏
從小山丘上就能望見挖子尾露營區
有鑑於現在露營風氣愈來愈盛行了
新北市政府於是設計了這第一座的公辦露營區
▼挖子尾露營區最特別的在於前面一個個泡泡球型帳篷
挖子尾露營區,又稱:八里文化公園露營區 地址: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 電話:(02)8969-9596 |
▼之後步行8、9分鐘到挖子尾自然保留區
▼入口旁就是挖子尾聚落
挖子尾自然保留區位在出海口凸岸
淡水河的泥沙搬運到這裡
受到沿岸突出的影響而沉積下來
尤其當泥沙一直向水域集中延伸時
久之則形成沙嘴地形
▼挖子尾自然保留區的沙嘴是淡水河凸岸區的特殊景觀
拜沙嘴地形的泥沙之賜
這裡簡直可說是招潮蟹的天堂
▼現在正值退潮,泥灘地上可見一隻隻的招潮蟹
▼若往入口處右轉進入另一條小徑則可達水筆仔公園
水筆仔公園有大片的紅樹林景觀
紅樹林是由一群水生植物形成
當中的紅樹科植物體內含有單寧(茶葉、咖啡也含有大量的相同物質)
加上河口溼地潮溼的環境
單寧遇到水和空氣容易氧化
使枝幹呈現紅褐色(跟紅葡萄是一樣的顏色)
因而稱為紅樹林
再往下走
會經過雷朗極限探索園區
這邊主打冬、夏令營等戶外活動
後來發展為以漆彈為主軸
外加露營、烤肉的團康活動場所
▼雷朗極限探索園區的漆彈場
雷朗極限探索園區 地址:新北市八里區忠五街70號 電話:(02)26108078 |
▼今天的終站──八里左岸公園
▼就剛好位在淡水河左岸,加上八里諧音「巴黎」,因而得名
▼八里左岸公園的竹筏一景
▼八里渡船頭上的大小船隻
▼八里舊稱「八里坌」,在清領時代前期與福州的五虎門對渡
與彰化鹿港、臺南鹿耳門港同為清代臺灣三大官港
八里渡船頭舊時的交通地位不言可喻
也在此地發展出八里的老街文化
▼八里渡船頭老街與老榕碉堡公園
老榕碉堡是隱身在榕樹叢中的一處軍事碉堡
現在配合八里左岸公園的規劃
搖身變成水岸的重要景點
老榕碉堡 地址:新北市八里區北52線產業道路 相對位置:左岸公園內,大眾爺廟旁邊 |
▼老榕碉堡原是八里大眾廟的廟產
▼八里大眾廟是一間陰廟,專門拜孤魂野鬼的
▼孤魂野鬼被升格為大眾爺
▼八里大眾廟的雕梁畫棟
▼八里大眾廟於西元2005年已登錄為八里的歷史建築
▼大眾廟埕旁人家養的一隻可愛小浣熊
八里大眾廟 地址:新北市八里區龍米路二段200巷 電話:02 2610 7105 |
▼八里的開臺天后宮,跟八里左岸公園有一街之隔
這就是今天遊歷的水岸主題公園彙整:
名稱 | 地址 | 面積 | 主題 | 景點特色 |
八里文化公園(十三行文化公園) | 新北市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 | 12.5公頃 | 文化公園 | 米飛兔(Miffy)裝置藝術 |
挖子尾露營區(八里文化公園露營區) | 新北市八里區挖子尾街1號 | 0.6公頃 | 公辦露營區 | 泡泡球型帳篷 |
挖子尾自然保留區 | 新北市八里區挖子尾街58號 | 9.2公頃 | 沙嘴地形 | 觀海長堤 |
水筆仔公園 | 新北市八里區觀海大道 | 14.3公頃 | 河口生態 | 紅樹林、水筆仔 |
八里左岸公園 | 新北市八里區忠五街 | 6公頃 | 文化古蹟 | 八里渡船頭老街、老榕碉堡、八里大眾廟、開臺天后宮 |
留言列表